機器人搬運挺安全 看管彈藥庫各國有奇招2016-01-20
據美國《國防》雜志近期報道,美國政府一份報告說,美軍每年用掉約180億發各種小型武器彈藥。華盛頓軍事研究機構“全球安全”披露說,駐伊駐阿美軍的槍炮去年曾鬧“彈荒”,因此生產和存儲更多的彈藥,尤為重要。目前全球共存儲有約幾十億噸各種彈藥,如何管理和保養如此龐大的彈藥,各國軍隊可謂是絞盡腦汁。 威力強大卻天生嬌弱 儲存足夠數量的彈藥是各個大國平時的重要軍事任務。在儲存過程中,戰時那些令人畏懼、威力巨大的武器彈藥卻顯得十分嬌弱,很容易受到潮濕、溫度的影響而使其外部彈殼出現銹蝕或導致內部彈藥質量下降甚至是失效而成為“啞彈”、“臭彈”。除常規彈藥外,核武器是核大國軍火庫中的重中之重,保養中最重要的是要確保武器內部的鈾、钚保持在良好穩定的狀態。生化武器的管理也是件足以讓人感到棘手的事情。冷戰期間,蘇聯儲備了4萬噸化學武器,美國儲備了3.5萬噸,此外兩國的軍火庫里還儲存了大量的生物武器。與核武器不一樣的是,生化武器貯存的保護重點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其內部的生化毒劑,主要在生化武器的外筒上。如果生化武器外筒已超出使用期,理論上隨時都可能開裂而發生毒劑泄漏。而在實際中,一些生化武器外筒在使用期限內就出現細微裂痕。一旦發生事故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比如英軍在二戰中儲存芥子氣的一些地區的土壤和地表水被污染,至今仍無法徹底消除。 各國保管各有奇招 “用零存整、用舊存新”是各國戰備物資的一般儲存管理原則。怎樣安全儲存武器彈藥以及延長彈藥使用壽命成為各國軍隊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一些軍事大國在彈藥儲存和管理上更是各有招數。美國軍火庫里的自動化程度最高,在全球建有數量最多的軍火庫(有資料顯示,有近2000個)。許多軍火庫內裝有各類抽濕、恒溫及除塵設施,宛如“地下宮殿”一般。倉庫內還設立了完善的網絡信息系統,各類彈藥入庫時都進行條碼登記,哪些到期,哪些該進行抽樣檢查了都由計算機進行管理并按時提醒工作人員。此外,機器人在軍事倉儲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例如,美陸軍在從事搬運彈藥和各種危險作業中,采用了名為“章魚”六腿機器人,行走時能搬運409公斤重彈藥。 俄羅斯的軍火庫遍布全境,幾乎是所有大城市都有俄軍的彈藥庫。十分有意思的是,許多軍火庫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原本是建在郊外,但隨著后來城市的擴大與新建小區的出現,許多軍火庫就自然而然變到了市區。為了確保安全,俄軍將其中的一些軍火庫轉移到了地下。更有甚者,一些地下軍火庫的上面還建起了民用設施。據俄《莫斯科共青團員報》披露,俄原駐烏克蘭的黑海艦隊的基地軍火庫經過改造后,上面是水兵家屬宿舍區,居民腳下就是武器庫。 印度把軍火庫放在荒郊草叢里。印度全國共有15座大型軍火庫,每個軍火庫的彈藥總重量一般超過10萬噸。但令人驚奇的是,這些軍火庫大多都建在一人多高的草叢里,有60%常年棲身于簡易帆布篷里。原來,這一做法一直是印軍的傳統。因為印軍認為,在軍火庫周圍種草,既省錢又可在敵軍空襲時提供很好的隱蔽,而且簡易的帆布篷也幾乎不會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儲存難銷毀更難 對超過使用期限的彈藥,一般要進行銷毀。但武器彈藥銷毀過程可以說既復雜又花費巨大。一是銷毀彈藥的數量巨大。據統計,僅俄羅斯一國原計劃于2001―2005年間處理的彈藥就包括8000枚導彈和水雷、1億發炮彈、4萬枚導彈彈頭、2萬枚航空炸彈、1萬枚魚雷等。二是花費巨大。美國國防部調查發現,銷毀化學武器幾乎比生產它還要昂貴。根據專家預測,僅銷毀俄羅斯一方的化學武器就需耗資31億美元。而銷毀核武器的費用更令人吃驚,如銷毀核武器最常用的原材料钚,每噸的耗資高達6千萬美元。三是技術要求高。為保障安全,所有彈藥都要經過專業化的拆除與分類處理,有時即使花費了巨額資金,整個銷毀過程仍存有不少隱患,真可謂儲存難銷毀更難。但正如許多學者所指出的,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杜絕戰爭,不再生產武器彈藥。
|
|